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

扎針會上癮???

“醫師,我不要針灸,針灸會上癮,我吃藥就好了。’

每次聽到患者這麼跟我說時,我總覺得是患者不想治療而亂掰個藉口,但在馬來西亞2年里跟患者的互動發現,許多人是真的相信針灸會上癮的。

針灸會上癮嗎?真的有人會對治療上癮嗎?

其實會誤人針灸會上癮的原因是,接受了針灸治療,身體不舒服的狀況改善了,但讓身體不舒服的習慣沒有去除,疼痛會再出現,只好再尋求針灸治療,形成了有治療有改善,只好一直來治療了。

許多人以為一旦開始針灸治療就不能停,療程很長,費用太高。其實治本或許需要一定的療程,但減少了復發及長期反復服藥的成本,真正降低醫療的開支。

今天,你對針灸上癮了嗎?

請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,放棄那些讓你對治療上癮的壞習慣吧!

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

醫師爲什麽你不姓黃?

‘醫師為什你不姓黃?’每個患者對我問的第一道問題。

爲什麽黃家中醫的醫師不姓黃呢?說來話可長了。。。

先說,黃帝。。

黃帝,《史記》中的五帝之首,中國神話人物,中國歷代皇帝多為黃帝設廟祭陵等來取得象徵的統治正當性,是中國宗族文化的重要標誌性人物。被稱為中國人的祖先,有學者以文獻證據認爲是始於晚清知識分子的推動下,從中國遠古傳說的三皇與五帝中脫穎而出,成為漢民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祖先。

相傳黃帝姓公孫,出生於軒轅之丘,故名號軒轅(天黿)氏,在姬水生長成人,所以又以姬為姓,後來在有熊建立國家,故又稱有熊氏。他以土德為王,土是黃色,所以叫黃帝。
根據中國史書的記載,他在炎帝之後,統一了中國各部落。建都在曲阜、新鄭、涿鹿三種說法。他推算曆法;教導百姓播種五穀;興文字;作干支,製樂器,創醫學。
紀時︰帝使大撓作甲子,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紀時沿用至今農歷(甲子、乙丑以至癸亥,共十年為一週期),即道教之六十元辰。

黃帝被尊奉為「中華始祖」。柳翼謀評論黃帝時代是洪水以前最盛之時代:「自燧人以迄唐、虞洪水之時,其歷年雖無確數,以意度之,最少當亦不下數千年。故合而觀其製作,則驚古聖之多;分而按其時期,則見初民之陋。犧、農之時,雖有琴瑟、罔罟、耒耜、兵戈諸物,其生活之單簡可想。至黃帝時,諸聖勃興,而宮室、衣裳、舟車、弓矢、文書、圖畫、律曆、算數始並作焉。故洪水以前,實以黃帝時為最盛之時」。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,因而他們被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,故世界各地華人自稱「炎黃子孫」。

再說,黃帝內經。。

黃帝內經》是現存最早中醫理論著作,對後世中醫學理論的奠定有深遠的影響。相傳是黃帝與岐伯、雷公、伯高、俞跗、少師、鬼臾區、少俞等多位大臣討論醫學的記述,但傳統上多認為此書成書於戰國時期,但也有學者認為成書應在西漢中。

此書整理先人積累的豐富的醫療經驗,升華為理性認識,形成系統的醫學理論,並且進一步駕御醫療實踐,建立了中醫學臨床規範,成為中國傳統科學中探討生命規律及其醫學應用的系統學問。

2010年中國向「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評審委員會」提案據認公元1339年木板印刷,由胡氏古林書堂印刷出版,為當今世界上保存最早、最完好的版本。出於戰國時代的《黃帝內經》。「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評審委員會」通過將這部文獻列入《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》。

它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打好了結構框架,奠定了中醫學發展的基礎,所以中醫亦稱為「岐黃之術」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到:「聖人不治已病,治未病;不治已亂,治未亂。」這已經是預防醫學的理想。

黃帝內經影響了其後的中醫經典。如,東漢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、唐朝孫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等。

所以,黃家中醫 - 黃帝家平衡醫學,全華人傳統醫療中心。

哪些病看中醫效果好?

中醫與中華民族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。千百年來,中醫累積了豐富的診療經驗,與西醫相比,對疾病有許多獨到見解、獨特治療方法和確切療效。那麼,何種疾病看中醫效果好呢?
慢性疾病
中醫的指導思想為整體觀念,擅長于辯證施治,診療時特別注意臟腑間的相互關係,善於分析、綜合、推理、長於調理人體功能平衡。因此,中醫對各種慢性疾病、老年性疾病如肝炎、腎炎、支氣管炎、慢性腸炎、胃炎、肺氣腫、貧血、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、內分泌、神經、心血管等系統疾患的治療有相當好的治療效果。
大病初愈
大病後患者往往會出現乏力、厭食、失眠、消化不良、盜汗、低熱等虛弱現象。此時採用中藥調理效果明顯,因為此時中醫採用扶正祛邪,論證施補,全面調整的治療方法,故能使病後虛弱者較快的恢復人體的生理平衡。
兒童疾患
兒童尤其是幼兒生病時,不但幼兒較難描述病情,就是家長往往亦很難準確地陳述病況。而中醫兒科可採用望、聞、問、切的傳統方法,加上現代化的化驗檢查,經過綜合分析,可準確診斷病情,並對症下藥。
婦科疾病
婦女的痛經、月經失調、功能性出血、乳腺增生、更年期綜合症、妊娠及產後疾病如嚴重的妊娠反應、產後無乳、回乳等宜看中醫。因中醫治療婦科病用藥謹慎,可以避免不良的用藥副作用給孕產婦、嬰兒帶來的健康危害。且中醫中藥治療婦科疾病不僅治標而且治本。
病毒性感染性疾病
病毒性感染性疾病,如流行性感冒、慢性病毒性肝炎等,大多數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,化學藥物治療尚不十分成熟,部分藥物常引起煩躁不安、頭痛、噁心、紅細胞破壞等不良反應。而中藥由於療效肯定、毒副作用小、藥源豐富,通過抑制病毒複製,調節免疫,改善症狀等綜合作用,在治療病毒感染性疾病上應用廣泛,顯示出了獨特的優勢。
皮膚病
許多皮膚病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,臨床只能近期治癒,一遇發作條件即復發,如慢性蕁麻疹、慢性濕疹、異位性皮炎,神經性皮炎、銀屑病等。運用中醫藥可以發揮其標本兼治、平衡陰陽、調和氣血的優勢,降低疾病的復發率,延長復發的間隔時間。此外,外用中藥也爲無創治療各種腫塊提供了可行的方案。
疑難疾病
各種腫瘤手術和放化療後,癌症晚期中醫治療可協助恢復和延長生命期,提高生存品質。陽痿、遺精、少精、死精、女性不孕、神經官能症、面癱、麻痹、脫髮、風濕、牛皮蘚、白癜風等疑難疾病求治於中醫藥很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。
有病難診
許多人自覺有病,但經各種現代化的診療設備檢查,化驗後,仍難以確診時宜看中醫,如對於氣虛盜汗、耳鳴、肢麻、肢冷、腹脹便秘、小便頻數、夜尿、口渴、胸悶、狂躁、憂鬱、精神萎靡、身倦無力、頭暈眼花、失眠健忘等症狀,中醫細察後會診斷出病因並對症施治。對西藥過敏或有嚴重副作用時,亦可改用中醫藥治療。